徐州兴化禅寺需要提前购票吗-兴化成人高中毕业证怎么考取的

访客12024-04-22 08:06:13

徐州兴化禅寺需要提前购票吗

不需要

徐州兴化禅寺需要提前购票吗-兴化成人高中毕业证怎么考取的

兴化禅寺位于云龙山东麓的半山腰。禅寺对成人收取5元的门票,60岁以上老人和儿童均免票。收取门票的成人可以被赠予3支香。寺的山门位于云龙山东麓山脚下,离索道的彭祖园站不远。从山门进入,可以经过卧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可以看到北魏时期的石像。寺内的斋堂还提供斋饭,有基本的米饭、馒头和素菜,味道一般但价格也不贵,一人才5元。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说起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要说起“靖南王”耿精忠,恐怕很多人还有些陌生。因为在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作为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的同伙而被提及,很少单独有人说起他的事迹。

这位耿精忠发迹,最早还要归功于袁崇焕。因为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原本是明末镇守皮岛的左都督毛文龙手下参将,后来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耿仲明便率领旧部投靠满清,并受到皇太极的盛情接待。

此后,耿仲明便开始替满清南征北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等到满清入关后,他被封靖南王,镇守福建。后来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承袭王爵,但这位耿继茂是个短命鬼,很快就一命呜呼,于是等到康熙十年,26岁的耿精忠就成为第三任靖南王。

然而,仅仅只过去两年,耿精忠屁股下的王位都还没有坐热,年轻气盛的康熙就下旨撤三番,不愿拱手交出权力的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然后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发动叛乱。自此,三藩之乱拉开序幕。

最初,吴三桂派人拉拢耿精忠一起叛乱时,耿精忠因为年轻,有贼心没贼胆,所以选择观望。但等到第二年时,随着吴三桂席卷西南,连续击败清军,耿精忠终于决定放手一搏。

于是他杀死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兵分三路进攻浙江温州、金华、江西广信等地,并邀台湾郑经攻打沿海郡县,一时间兵势强盛。

此外,耿精忠还下令剪去辫子、穿回明代服装以示与清朝的彻底决裂。

此时,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还没有反清,反而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火并,以示忠诚,但后来他的儿子尚之信把尚可喜软禁起来,然后以广东兵马响应叛军,一时间,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尚之信四方势力共同反清,声势浩大,席卷大清半壁江山。

面对耿精忠的反叛,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去耿精忠的爵位,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又派人劝谕精耿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继续镇闽。但已经铁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反而继续举兵进攻浙江和安徽等地,并将兵力扩充到了十万余人,令清军闻风丧胆。

不过,耿精忠也有他们自己的弱点,首先他们三藩之间本就是矛盾重重,更重要的是,他和台湾的郑经也是相互拆台,对于郑经来说,灭亡满清的梦想太遥远,占据福建才是硬道理,所以在结盟之初,郑经便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于他的部队在内陆休整。

但问题是,福建是耿精忠的大本营,他又怎么可能把它们割让给郑经呢?所以耿精忠直接拒绝了郑经的要求。

后来,郑经却趁耿精忠与清军交战之际,强行出兵占据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盛怒之下的耿精忠想要夺回城池,但被郑军击败。

再后来二者虽然和好,但仍是常常发生冲突。也正因为此,清军便对它们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最终耿精忠在清军的软硬兼施之下率众投降,随后他位戴罪立功,又领兵杀向昔日的盟友,并协助清军打败尚之信的军队。

事后,重新立下战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驻扎在潮州。但没过多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发投降后仍然暗中谋划反叛之事,于是被清廷以负恩谋反罪革去王爵,并交司法审理。

此时,因为清军还在和吴三桂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所以清廷没有立即处置耿精忠,只是将其软禁起来,以免他又暗中和吴三桂勾结。同时因为耿精忠被软禁起来,清廷就可以名正言顺调令耿精忠的军队,并对其军队进行改编。

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耿精忠投降后仍然暗中谋划反叛之事,或许是某须有,很有可能是清朝想趁机兵不血刃地瓦解耿精忠势力而搞出来的阴谋。

三年后,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耿精忠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重臣纳兰明珠上奏道:“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

随后,康熙帝便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一并处死的,还有耿精忠的心腹死党十余人。不过,耿精忠被诛后,其家属却得到了妥善安置,被“编五佐领,隶汉军正黄旗”,成为守卫清朝的八旗兵之一。

三藩之乱,清朝劝降耿精忠时,曾经许诺:“仍受王爵”。

耿精忠见信,麻溜的投降了。

可是,耿精忠最终还是被凌迟处死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得到许诺的耿精忠

康熙十五年,王辅臣归降。清军增兵江西,连续取胜后,长驱直入,攻入福建。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康熙命大将军杰书“以时事晓谕耿精忠早降”。

杰书写信:与其被杀,不如率众归降,仍受王爵,保全百万生灵。而且,郑经和你有仇,你应该当咱们一起进剿郑经!

耿精忠见信,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擦屁股。

他杀掉了一直被他囚禁,“知道得太多”的范承谟(范文程之子),“饰词免死”。

第二件,投降。

他于九月十九日剃发待罪,并派人把“总统将军”印献出,迎清军入福州。

康熙“言而有信”,仍留他靖南王爵,令他率大军征剿郑经,图功赎罪。

此外,追随耿精忠叛变的曾养性等将领,也仍然留在军中为将。

看起来,耿精忠是又能“续命”了。

不安的身边人

可没那么简单。

想要图功赎命的,可不只是耿精忠一个人。

他身边的人,也想要图功赎罪。

告状,跟耿精忠划清界限,是图功赎罪的最佳选择!

他藩下参领徐洪弼告状:耿精忠投降后,仍然想要谋逆!

他的弟弟耿昭忠为了洗刷清白,也跟着来告状!

康熙“留中未发”。

“留中未发”,只是没必要和这些人解释而已。

在另外一道谕旨中,康熙道出了暂时不诛的原因。

康熙之计

吴三桂死后,当初亲笔写信承诺“可保(耿精忠)王爵”的杰书请诛耿精忠。

康熙回道:现在广西、湖南、四川都平定了,贼党引领要归正者不只千百。马上杀掉精忠,会让他们寒心。要想办法让他自请来京,事情就好办了。

宜令自请来京,庶事皆宁贴——《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一》

耿精忠,杀是要杀的。

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杀,影响全局。

要设个局,让他自己来京城!

设局,就是要慢慢来。

1、分其权。

耿精忠投降后,领兵与清军一起进攻郑经,驻于潮州。其弟耿昭忠坐镇福州。

杰书原本令人替代耿精忠领军,康熙怕打草惊蛇,制止了。

康熙在等待时机。

康熙十七年春,康熙把告状的耿昭忠诏入京城,又以耿家祖、父还葬为名,让耿精忠回到福州。

如此,耿精忠的部队被分置于福州、潮州,此为”备多力分“之计。

2、劝其自请入京。

杰书奉命劝告耿精忠,要他自请入京。

耿精忠不傻,拖着不去。

到康熙十九年,吴三桂败局已定。

吴三桂气势盛,大清还要忌惮一下影响,只能“劝”。吴三桂败局已定,再拖下去,“抗拒从严”,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耿精忠自请入京。

不过,康熙为了稳定局势,还是让耿精忠大将马九玉领兵。

3、控制。

耿精忠到达京城后,康熙当面把参他的文件交给他,让他自己去刑部解释。

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为了撇清责任,又上书,要求杀耿精忠。

但是,康熙为了稳定局势,仍然“慢慢来”。

一方面,康熙表示:等徐鸿弼来,当面对质。以此避免过度刺激耿精忠部将。

一方面,康熙让耿聚忠去福州,安抚所部。

慢火烧,一烧就是一年,时机逐渐成熟。

4、诛杀。

康熙二十年,吴氏被彻底平定。

同时,马九玉也顶不住压力,自请解除兵权。

三藩,没了。

这下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台官上奏:查清楚了!依律,凌迟。

这个时候,康熙还不忘展现其仁德,“上欲宽之”。

明珠等人表示:这哥们罪太深,还是要凌迟!

于是,耿精忠与他的部下曾养性等人,一起被凌迟了。

凌迟后,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其肉祭奠其父。

不过,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等人倒是活了下来,后来隶汉白旗,死后还得了谥号。

耿氏在福建经营多年,即使在其叛乱归正后,其实力依然很强。

加之耿精忠反复无常,康熙不除掉他,心中怎能安稳?

大乱之时,许诺其待遇,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大乱之后,耿尚这些大凶都不严惩,大清拿什么来震慑天下?

耿精忠,必须除掉。问题仅仅是怎么除掉。

康熙撤三藩时,魄力虽大,但操之过急,动作过大,激成大乱。

处决耿精忠时,他步步为营,手腕已十分老辣了。

看来,耿精忠,正好给康熙练了把手。

耿精忠,与吴三桂、尚可喜同为清初三大汉人藩王,其贵为靖南王。

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原为明朝参将,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投降于努尔哈赤,被编入汉军正黄旗,被授予总兵官之职。1636年四月,耿仲明被册封为怀顺王,与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合称为三顺王。

1646年,耿仲明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率领大军征讨南明永历政权。1647年耿仲明大破南明杨国栋军队,并接连攻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县,可谓是连战连捷,但是不久就接连被何腾蛟、瞿式耜等南明将领击溃,1648年退回北京。

1649年,耿仲明改封为靖南王,并赐予金册金印。

1671年,耿精忠继承其父耿继茂靖南王爵位。



纳兰明珠曾言“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实际上这句话不假,耿精忠相对于吴三桂、尚可喜这二人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投降于清朝,耿精忠此时的身份却早已是满臣,自他曾祖父耿仲明投降于清朝,到耿精忠这代已是第三代,也算是实实在在的满臣了。

话说清廷对他也算是真得厚待,不但贵为亲王,还让他镇守福建,负责福建的一切军政事宜,可以说是恩宠有加。当然清朝会如此对待于他,很大原因是因为统治的需要,是为了给更多的汉人做榜样。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对耿精忠已实属厚恩,对耿家也算是恩宠有加。

可是就是被如此厚待的耿精忠,最终还是反了清朝,他的反不是因为替汉人而反,也不是替明朝而反,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跟随着吴三桂反了清朝。

1673年,康熙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同年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



刚刚起兵的耿精忠可谓是势如破竹,耿精忠三路攻清大军皆有所获,东路攻浙江温、台、处三州,破之;西路攻江西广信、建昌、饶州,破之;中路攻浙江金华、衢州,破之。

至1616年8月前,耿精忠大军相继攻克浙江江山、平阳、金华、义乌、诸暨,江西石城、宁都、赣州,安徽徽州、祁门等地,兵力扩充至10万人,势力遍及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数省,可谓是势力庞大。

但是同吴三桂一般,耿精忠虽前期势如破竹,但是后期因“三藩”之间相互猜忌,甚至最后是互相攻伐,再加上耿精忠又同台湾郑经反清势力发生猜忌,两派最后也演变成了互相攻击。最终耿精忠的大军在外无援军,内无粮饷的情况下陷入崩溃,再加上耿精忠大军过于暴虐,民心早已丧失。

也就是如此,1676年8月,清军攻克仙霞关,入福建,并攻陷浦城、建宁、延平等地。而随着耿精忠的大本营福建被清军相继攻占,耿精忠无奈只得投降于清廷。

之后再次投降于清廷的耿精忠,为了将功赎罪,就再次调转枪口对准了台湾的郑经势力。

1680年,清朝初定天下,耿精忠开始被清廷清算,康熙先是以耿精忠心存异志,然后以负恩谋反罪革去王爵。之后在1682年,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大学士明珠上奏“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耿精忠被凌迟处死。

其实耿精忠会被凌迟处死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负恩谋反”。

耿精忠辜负了康熙对他的厚恩,在清朝最危急关头,耿家这个已享受了三代厚恩的亲王世家居然反了,你说康熙能不恨他吗?再者历朝历代对于造反一事,本就是深恶痛疾,一旦平叛成功,造反首恶轻者斩首示众,重者诛连满门,所以耿精忠会被处以凌迟不足为奇,好在康熙还算厚待并不牵连其家人。

只能说耿精忠死的不冤枉,一个刻薄寡恩之人,一个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丝毫不顾黎民百姓生死之人,耿精忠死的让人为之痛快。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康熙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其子耿显祚被处斩,手下大将曾养性、白显忠被凌迟处死。

耿精忠被凌迟处死,的确死有余辜。

(耿精忠剧照)

下面,说说耿精忠的那些事。

第一,康熙父子对他是加恩的

顺治六年(1649年),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因为有功于清廷,被封为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跑的奴仆(其他贵族家的),畏罪自缢。

耿仲明死了以后,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上书朝廷、请求袭爵,当时是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不同意。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亲政后,批准耿继茂承袭靖南王的爵位。

康熙十年正月,耿继茂在病中上疏,希望长子耿精忠代替自己治理藩地,康熙帝允许耿精忠袭爵。

(康熙剧照)

同时,耿精忠还是和硕额附,娶妻为豪格之女,很是受朝廷的恩遇。

第二,耿精忠不是个好藩王

耿精忠是个官三代,自身于清廷没有多大的功劳,所得皆为祖荫。在这种情况下,他本该勤劳王事、忠于朝廷。然而,他在封地福建干了不少的坏事。

史载:耿藩横征盐课、荷派夫驿、勒索银米。

对其辖区内的百姓,他重征盐税、加派徭役,还大搞敲诈勒索。

此外,他利用海运之便,跟荷兰及东南亚各地从事数额巨大的走私贸易,这是违反《迁界禁海令》的。

第三,响应吴三桂反清

康熙十二年(1673年)11月,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刚开始,吴三桂打得很顺手,整个贵州地区是传檄而定。

康熙十三年二月,广西孙延龄宣布起兵反清。

耿精忠看到反清的势力强大,在康熙十三年的三月,也响应吴三桂反清了。

他囚禁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率领部下曾养性、江元勋、马九玉、白显忠,分兵攻占了延平、邵武、福宁等地,进而占据了福建全境,还派人联络台湾的郑经。

康熙闻听消息,派周襄绪和陈嘉猷宣旨招降。耿精忠拒绝了投降,还囚禁了周襄绪。

后来,康熙又派其弟耿聚忠招降,耿精忠还是不投降,更是连耿聚忠的面都不肯见。

清廷于是剿抚并用,耿精忠连吃败仗。台湾郑经趁火打劫,从背后攻击耿精忠,先后夺其漳州、泉州、潮州等重要地方。耿精忠无奈,只得求和于郑经。

康熙十五年三月,吴三桂邀约郑经和耿精忠进兵江南,郑经再一次借机偷袭了耿精忠的根据地。

(郑经剧照)

这样一来,耿精忠的地盘就被郑经抢占了一大半,加上连年征战、民怨沸腾,他只得被逼投降。

在投降之前,耿精忠干掉了囚禁的范承谟及属从50多人,因为他害怕范承谟放虎归山对自己不利。

第四,耿精忠被处凌迟之刑

康熙十六年,看守范承谟的狱卒收藏其遗骨到京城告状,康熙知道了事情的整个经过,非常伤心,隆重安葬了范承谟。

范承谟这人了不得。其父范文程是明朝秀才主动投降后金,侍侯了从努尔哈赤到康熙的四代皇帝,见证了后金由奴隶社会转变到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其中居功至伟。

范承谟死后,康熙帝亲拟谥号“忠贞”,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对其人品的肯定。

再以后,耿精忠的下属举报他“归顺后尚蓄逆谋”的五项大罪:违背康亲王令,不全部举出叛党;私下仍和郑经通音信;密藏火药铅弹,为日后所用;遣散士兵归农,让其携带武器;交心刘进忠,说自己本不愿投降。

最后,耿精忠的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也举报了他的不法行为。

耿精忠的案子是交给法司审理的,最终决议其本人、曾养性、白显忠凌迟处死,其子耿显祚处斩。

总之,耿精忠不是个好臣下、不是个好官,也不是个好哥哥。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逆臣传.耿精忠传》

“三藩”在江南地区,各自占据一方,兵精粮足,最强大的时候占据清朝近一半的兵马,威胁非常大。

实际上清朝入关以后,分封“三藩”也是迫不得已。

清兵入关以后能够打下庞大的地盘,真正的战争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这还是在“三藩”和其他叛将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

因此,清廷不得不分封“三藩”,依靠“三藩”统治江南地区。

一个目的是压制南明遗民,避免反清势力所大;另一个目的“三藩”本来就是投降清朝的明朝叛将,不可能得到南明遗民的认可,避免“三藩”势力做大。

可以说在分封“三藩”之初,清朝就做好了,在势力强大以后,围剿清除“三藩”的准备。

“三藩”虽然起兵造反,但表现大不相同。

“三藩”虽然都各回各怀鬼胎,但是一心一意想要造反的是吴三桂,其他的人都是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心不甘、情不愿。因此,走上造反的道路。

甚至其中的尚之信,还在“三藩”叛乱的时候,首鼠两端,一方面投靠吴三桂,另一方面在后期又投靠清朝,进攻吴三桂,还想要保存实力,不想尽全力。

“三藩”之中,死的最惨的还是耿精忠。

“三藩之乱”结束后,尚之信得到一个赐死的下场,吴三桂和他的孙子吴世璠自杀身亡,虽然比较悲剧,但是也没有受到什么折磨。

死的最惨的无疑是耿精忠,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

本来我也感觉耿精忠很冤枉,但是后来才发现,耿精忠做了几个非常疯狂的举动,遭到了康熙的严重不满。

耿精忠到底做了什么?被康熙凌迟处死。

一、耿精忠打出了“复明”的旗号,得到了大批百姓的拥护;

二、耿精忠废除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全面恢复汉服汉制,遵从明朝的制度;

三、耿精忠废除康熙朝发行的“康熙通宝”,自铸“裕民通宝”,流行深广;

四、耿精忠邀请台湾郑经进军内陆,攻占了沿海地区的很多地方,兵势甚盛;

五、叛乱失败后,耿精忠献出“总统将军印”,私下里准备率水师外逃,但是被投降满清的部下阻挡。

可以说,耿精忠准备得非常充分,为了“反清复明”也是拼了,可以说一点也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怪不得康熙这么恨耿精忠。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耿精忠是清初三大汉族藩王之一,与吴三桂、尚之信先后发动了历时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这场清初规模最大的叛乱虽以吴三桂为首,但耿精忠的行为却比吴三桂更为可恶,最终也导致了康熙将其凌迟处死。

那么耿精忠究竟做了什么让康熙无法无忍的事情呢?

三藩反叛

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原是明末镇守皮岛的左都督毛文龙手下的参将,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后,其旧部大都投靠了后金。1633年(明崇祯六年)2月,耿仲明、孔有德投靠后金,受到后金大汗皇太极的盛情接待。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1649年(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镇守福建。耿仲明死后,由耿继茂承袭王爵,1671年(康熙十年)耿继茂卒,由长子耿精忠承袭王爵。

1673年,康熙帝下诏撤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率先发动叛乱。

1674年,耿精忠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兵分三路进攻浙江温州、金华、江西广信等地,并邀台湾郑经攻打沿海郡县,一时间兵势强盛。

战败投降

耿精忠起兵响应叛乱的消息震惊朝野,康熙派康亲王杰书统兵平叛。杰书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在收复浙江失地后进军福建。

与此同时,三藩之乱的矛盾开始显露,郑经出兵占据了福建漳州、泉州、兴化、汀州等地,耿精忠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1676年(康熙十五年)10月,杰书统领大军破仙霞关,克建宁、延平等府,兵锋直逼大本营福州。

杰书奉朝廷之命传檄耿精忠令其率部投降,走投无路的“总统兵马大将军”只好献上印章,坦身露体向清军请降。

再蓄反志

耿精忠投降后,请求从征台湾郑经,以功赎罪,获朝廷恩准。随后,耿精忠联合清军击败郑经,将其赶回台湾,又进军潮州,击败尚之信,奉朝廷之命镇守潮州。

1680年(康熙十九年),投降后的耿精忠再蓄反志,被部下告发。康亲王杰书上表奏请逮捕耿精忠,康熙诏令其入京觐见,以“负恩谋反”的罪名革去王爵,交由法司审理。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大学士明珠奏称“耿精忠负恩谋反,其罪过大于尚之信。”康熙接受建议,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党羽数人一并凌迟处死。

耿精忠死后,范承谟之子范时崇分割其肉,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

耿精忠受朝廷深恩,袭封靖南王爵,却联合吴三桂起兵谋反,是三藩之乱中第二位兴兵作乱的藩王。在被康亲王杰书击败后,朝廷不计前嫌接受其投降,可他却没有丝毫感恩之心,竟敢再蓄异志,最终身受酷刑而死。这一切纯属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人的名字里为什么要带一个看似不吉利的“病”字

谢谢邀请!

古人的名字里为什么要带一个看似不吉利的“病”字?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意思。

一是,古代时期由于医学科技匮乏,没有最好的良药治疗各种疾病。古人最怕的就是得病。所以,在古人的思维里,就是用“病”来治病。比如: 汉武帝时代,有个名将叫霍去病,汉朝的王去病、李去病,马去病。汉武帝的曾孙叫刘病已。还有宋朝《水浒传》里108将里的绰号,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从以上这些带病的人名和绰号,都有一定的说道。他们为什么不叫霍有病、王有病等?这就很显示病去了,而刘病已就表示病已经没有了。

二是,“病”这个字在汉语中为十画,十在起名学上五行为水,而水代表流动、冲走的意思。所以把病都被水给淹没了。

三是、“病”这个字,是广字外边有两滴水,里边有个丙字,而丙在阴阳五行上为火,这就叫“水火既济”,表示升官发财的意思。不妨你可以查看一下历史,凡是叫“病”的人名,哪个不是有头有脸的名人。

中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不仅体现一代代文化文明的发展,也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的背景,人们对历史的探索,就是对现实发展状况的梳理,了解历史,就是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憧憬!谢谢!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