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证可以用钱搞到吗(高中毕业证可以用钱搞到吗知乎)

admin12024-04-23 10:52:47

有一种说法是清朝时贡生可用钱买,这是事实吗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高中毕业证可以用钱搞到吗(高中毕业证可以用钱搞到吗知乎)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传统社会公办学堂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所以有资格获得这个级别的“职称”。清朝的贡生也属于秀才。

其中每年固定从各地选择的贡生又被称为岁贡生,通常来说只有举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资格。三甲以上的进士殿试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通常会直接授予官职。

而那些考了很多次会试却始终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如果想当官的话,也可以去吏部报到,等待职位出缺。比如说,一个人本来是个小商人,后来做生意发达了,“发家致富”,他想“光耀”一下。但是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见了官员不能平等,所以他捐个出身,贡生和监生都是读书人的功名,属于“士”,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捐职官的,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只捐衔,一种是捐缺。什么叫捐衔呢。比如说我原本只是个平民,后来做生意发达了,捐个小贡生我觉得不过瘾,我也想当个“官”,所以我花大钱捐个道衔,这样我就是四品的官员了,但是我这个官员一来没有自己的衙门,二来没有俸禄,只不过是个“名字”。

可以穿四品的官服,用四品官员的排场,反正我有钱出得起。另一种是捐缺,那才是真真正正去当官。不过因为清代纳捐比较多,实缺只有那么少,所以大多数需要“补缺”。清代中后期,候补官员很多,一个缺百余人等着“补”是很正常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可以说清代纳捐主要的意义还是增加国家收入,对于所谓的“官员为了回本”云云其实影响并不算太大。因为大多数纳捐的人,都不能补上实缺,所以谈不上“捞本”。而所谓的“贪污”,在清代官场上其实是常事,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所以贡生可以花钱买,是真事!

清代何止是可以花钱买个贡生,只有银子足够,一切都可以商量。

《史记》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只要老百姓交粮食,就能赐给爵位。先秦时代,“捐官制度”官府卖的是爵位,不给官职。说明“捐官制度”历史悠久。曹操他爸曹嵩就曾花钱买了个太尉当。汉武帝之后,因为连年打仗军费紧张,为增加军费收入,也卖过官职。

自隋唐施行科举制度后,寒门学子终于有了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要一步步考到进士的高度,甚至达到状元及第,都是需要寒窗苦读。首先要参加府县组织的县试。参试者合格后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

如果不合格,就一直去考童生,《儒林外史》中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他后来通过纳监成为了监生,获得了考举人的资格。府县将秀才中成绩好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就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

到清代清代有资格的贡生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五类,相当于现在有学籍的学生。

面对如此艰难的科考历程,一部分无法通过科考实现仕途的人,国家则另有一种通过纳捐的方式给予资格。当然就是花钱买资格了。买来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自费生、赞助生。

在清朝,捐纳不仅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而且捐官的人数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甚至超过了科考选拔的人数。

捐官绝大多数只有官衔,并没有实职。比如你花几千两银子捐个道台,并不给你官做官给你做,只是个候补道台,虚职而已。你要弄个实缺,那价钱就窜上去了。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文凭。但是社会地位相对高,出门有身份,遇事有官府这个后台罩着,只要有钱,捐一个又如何。

想当年康熙征讨准噶尔军费不足,曾下诏鼓励有钱人捐纳,仅山西晋商1年就捐县丞1万2千人,当时全国只有1300多个县,基本上山西可以把全国的县级职位全部买断了,不得不说山西商人财大气粗,但是只是花钱每个称号而已。乾隆年间白米20石就能捐个县丞,白菜价,童叟无欺。嘉庆时为填补国库空虚,捐生人数达到22万。捐官虽然为清政府补充了财政收入,但使封建官僚机构恶性膨胀,最终成为清朝吏治败坏的一大弊政。

捐纳泛滥的结果,自然是是官员腐败,贪污成风。捐官"花掉的钱,大多会通过在任期间的贪腐行为捞回本钱,这就是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捐官出身的官员也有能力出众者。像雍正朝的李卫、鄂尔泰、田文镜都不是正八经的进士及第,却做到了封疆大吏,而且在做官期间也颇有作为。但是这无法改变吏治腐败的局面。

自捐官盛行之日起,大清国就走上了灭亡的必然道路,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感谢阅读。

清朝有个国策,捐纳制度,名正言顺容许有钱人出钱买管,且捐纳是清政府很重要的一项财源。

康熙到乾隆打准格尔(和明朝打的那个瓦剌)近百年,清朝经过三代皇帝的百年鏖战,终于捍卫了主权,维护了西北的安宁,阻断了沙俄联合准格尔入侵的野心。

战争需要钱,商贾富人有钱, 康熙下令鼓励富户捐纳(买官)。官阶不同明码实价,京官到地方官,价码分别约有16000两、13000两、10000两、两5000两,县丞知县七品就在5000两这个档位。知县一年的俸禄才相当于60两,正经拿工资一辈子都挣不回来。康熙在山西,甘肃地方,一年半载就卖了近3万个县丞的名额,多少钱?1亿5千万两吧!两个人打架斗殴都得算经济账,打人的罚款、赔钱、蹲监狱,挨打的鼻青脸肿,腿断筋折,很痛苦。遵纪守法做好公民。

商人、地主富户有钱,但没有当官的体面,古代的阶级排序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品位最低,所以想当官,而且自己家人当官,朝里有人好办事。有权优势才好作威作福。所以富人愿意出钱买官当。

雍正在捐纳(卖官)这件事上是考虑掺沙子,对那些十年寒窗苦上来的官员设立对立面,寒窗苦读的正路子入仕的官员看不起花钱进来的。双方不好融合,便于皇帝对大臣的控制。

清朝有两个正面的、有名气的靠捐纳(买官)入仕的人,一个是李卫,一个是胡林翼。李卫家里有钱,当官不为捞钱,从小读书少字都认不全,但是敢管事 能做事,上来劲亲王老子都不给面,此人真是聪明能干,做到封疆大吏浙江总督。胡林翼花万两银子当上知府官,由于不是科举上来的正路子,胡某总是自惭形愧,所以工作到贵州艰苦地方干了多年,在洪秀全闹革命后,胡林翼到湖北成了打击洪秀全的重要力量,官当到了巡抚,青史留名的人物。

捐纳制度的弊端是毁灭性的,雍正时期 考核过万名捐纳名额,95%不合格,60%的文盲。这些人多数都是来当官捞钱的,捐纳制度祸国殃民,有个蒋某人联合了其他四人凑钱捐了个知县,五个人一个当知县,一个当师爷,剩下的当衙役,这五人搜刮民脂民膏三年捞了60万两,激起了民变被革了职,三年的投资还是赚大发了。何坤买官卖官得腐败透顶,最后的罪名都不是贪污腐败。

清朝的贡生是什么,就是考试出来秀才(对比高中生吧),经过地方政府的层层选拔,将优秀人才,送到皇帝办的国子监深造成为监生(对比大学生吧),贡生,监生国家都是发执照的(就是文凭),然后国家存档考虑空缺时录用为官,贡生就是给皇帝进贡的好学生。有点像考公务员了是吧?

在一个捐纳是皇家同意的、合法的,以制度形式存在的状态下,捐个贡生是个必然存在的事实。清末时期天下捐纳者几十万,各色人等都有,有人等了一辈子都没当上官。

看看清朝道光年间捐贡生收费标准:

道光六年(1826)十月初一日开始实行的是:“在京及各省俊秀报捐监生,统定为一百二十两。

”道光十一年(1831)正月二十六日实行的是:“报捐监生银数,在京及各省均定以一百八两。”

五年间从120两降为了108两,一是泛滥了,一是大清朝真缺钱。

腐败透顶了,烂透了!国将不国了!

买进去的高中有什么毕业证

可能会是职高的毕业证。

普通高中毕业学校会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

学生升入高中后注册后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在没门课程修完后,教育局会组织统一的会考,如果在高中毕业前所有科目会考成绩均合格的话,会在毕业时颁发高中毕业证。

如果中招成绩相对较低的话,根据各地的政策可能部分学生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会比正常招录的收费高,只要符合政策,会正常注册高中学籍,也会拿到高中毕业证。

不排除,由于分数较低,无法提档,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后,无法注册学籍,将来也无法拿到毕业证,这个一定要事先弄清楚。

200块钱补办个高中毕业证值吗

我只问你不可能补办毕业证书的,如果你花钱去办了毕业证书,这个肯定是假的

目前情况下,哪一个学习接受的毕业证书丢了都不可以补办原模原样的,只能由学校出示证明加盖公章

因此就不存在梨花针补办高中毕业证书的情况,如果你确实是高中毕业,那么学校可以帮你出师证明,加盖公章,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买的高中毕业证能在学信网查询到吗

买的高中毕业证不能在学信网查询到。因为无论是买的高中毕业证还是真实高中毕业证都是无法在学信网查到自己的高中学籍的,因为学信网上只记录高等教育学籍信息,就比如你的全日制大专或者非全日制大专,全日制本科和非全日制本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