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士长”是个什么职务-河北省2006年高中毕业证

访客32024-02-29 05:49:19

中国的“军士长”是个什么职务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想问的是“士官长”是个什么职务,这个不用怀疑。因为“军士长”只是个军衔而已,而且这军衔制度已经沿用许久。

中国的“军士长”是个什么职务-河北省2006年高中毕业证

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军士长的军衔制度吧,全当普及常识了。

2009年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和武警部队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三个等级,初级士官:下士、中士,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初级士官:下士、中士服役时间为3年。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服役时间为4年。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服役时间为4年。

提起一级军士长,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王忠心。几乎没有一个战士不认识这个今年即将退休的兵王。

王忠心经历过军队建设3次跨越式发展和部队武器装备2次换型,时刻保持“号手就位”的姿态。他熟练掌握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先后执行重大军事任务28次、参加实装操作训练1300多次,没有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演绎了“兵王”的传奇。

那么以及军士长究竟有多牛逼呢?

一级军士长为士官最高级别。属于高技术性士兵,全军不超过100人,比将军稀有的多。享受副师级待遇,不过军衔依旧是士兵级。低于少尉排长。上次看见一个报道,一级军士长从军22年,带过的兵都当上旅长了。就是老兵中的老兵,兵王中的兵王。

我军的一级军士长基本都是专业技术士官。而我军士官中的另一个大群体——指挥士官——特别是那些战斗在陆军基层作战部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全军各特种部队等单位的“老班长”们,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晋升到四级军士长就已复员。

原因很简单,老班长们扛过多年训练,为连队扛下一面面锦旗之后,一身老伤的他们慢慢无法再和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相比,而军队中却没有额外的编制留给他们,于是乎“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留给人的则是无尽的遗憾:他们的经验技巧(某些单位的老兵甚至拥有实战经验)如何传承?

14年起,我军开始在连营旅一级试点实施“士官长”制度(注意与军士长这一军衔称呼的区别),老班长们终于有了一个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岗位。在新的士官长制度下,士官们的待遇和地位将有进一步提高,更好的辅助军官的工作,对部队战斗力建设也是一件好事儿。

那么,士官长是如何选拔而出?

选拔任命:

士官长必须为个人能力素质强、政治过硬的正式党员,士官长选拔任命基本程序为:主官提名、个人述职、军人大会评议、党支部审核推荐、机关考核,经上级研究批准后任命,并填写《士官长任职报告表》,任期2年。

考核:

士官长考核分为任前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包括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军事素质、管理能力、骨干作用和履行职责等内容;未经任前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任命士官长,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不称职的撤销士官长任命。

奖惩:

士官长享受每月300元左右的岗位补贴,在原同类专业士兵中,优先选取晋升;士官长应认真履行士兵职责,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士官各项管理规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高标准履行士官长职责。对于不能胜任士官长工作的,违反管理规定或发生严重问题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对所属单位士兵严重违纪或发生事故案件负有主要责任的,撤销其士官长任命,并依据《纪律条令》及有关法规给予相应处分。

士官长都干那些活?


当前,士官长的基本定位就是当好军官助手,当好士兵群体的“代言人”,当好基础训练的“总教头”,当好基层部队的“管理者”。

一般来说,之前我军的非专业士官大都是初级士官,主要职责是带兵,能升上三级士官就已经非常出色。四级以上的士官,主要在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如导弹维修、雷达维护等。士官长的设立将士官在管理层面的地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任务已经包括负责辅佐军官、带兵和前线战术作业等。而不是像过去的高级士官一样,专门负责某些专业技术问题。士官长的设立,让军官处理繁杂事务的时间少些,练指挥、练技能、练本领的精力多些。据39集团军某旅作训部门统计,随着士官长担任军官的帮手,军官的训练时间比以往增加了34%,同样课目同样阶段的考核,优良率就已经比以往提升了6个百分点。

士官长手中到底有哪些权?

1.考校入党、转改士官等重大决策,士官长有“话语权"

2.战法研练、教学训练,士官长有“指挥权”

3.为兵代言,全面参与连队工作,士官长有了“监督权”

4.入选士官长人才库,士官长有了“补位权”

其实之前这些都有过详细报道,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或者人懒直接评论提问我也可以,我看到了就会回答大家。

军衔,士官的一级,高于上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及卢森堡、秘鲁、智利、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设有此衔,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另外在军种部、军队院校和各级部队,还设有总军士长,是各该单位士兵的总头目,地位颇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中的军士长军衔经历了设立、分级、取消、再设立4个阶段。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

说白了就是工人(军工)这位班长很幸运,不是每个兵都能象他这样留在部队的,我想留可惜没留下,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晃21年回去了,那时候还是个大小伙子现在已经40出头了,生活就是这样,

中国的军士长不是职务,是士官军衔的一种,中国军队(包含武警)的士官等级分七级,分别是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其中下士和中士属于初级士官,上士和四级军士长属于中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属于高级士官。士官以前称为志愿兵,一般是军队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一级军士长属于士官(其实也是士兵)的最高军衔真正属于兵王的存在,最高可服役29年,在全军也极稀少,最多也就200人左右。真正比将军都稀少!一级军士长由大军区级(现称战区级)负责晋升,享受正师级待遇。当然,这种待遇不等于权力,只指政治和生活待遇,比如住房福利医疗看文件等。按照条例,官兵有别,一级士官长见到比他小二三十岁的少尉军官也得敬礼。但实际上没有少尉那么干,而大多是即便将军见到一级士官长也会热情而客客气气的嘘寒问暖!

03年入伍,08年退伍!我那时还没军士长这个称呼!08退伍时拍了不少照片存在笔记本电脑里的,后来重做系统没备份,全都没了,后悔死我了!那都是青春,都是回忆!肠子都要悔青了!!唉!

都说六七十年代冬天特别冷,经历过的能说说冷到什么程度吗

我出生在边远的新疆,我成长在边远的新疆,我工作在边远的新疆,直到病退才回到老家四川,我最能感受到六七十年代边远荒漠的冬天有多么冷,请听我说说吧!

‬小时候的记忆

每个冬天的清晨,拉开窗帘,就能看见整个窗户上布满了厚厚的冰花,向外望去,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我喜欢这些冰花,那纹路曲里拐弯,密密麻麻的,有的像粗大的树干,有的像苗条的枝叶,有的又像是盛开的花朵。总之在我眼里,你能把它看成什么,在你眼前出现的就是什么,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神奇。

太阳升起,照在窗户上,不久就看见这些冰花渐渐地融化了,小水珠不停地滴落。用抹布擦干净水珠,一切立即明亮起来。

有时候在窗户还没有结冰花的时候,房子里的热度会让玻璃窗变成一团雾气,用手在上面可以写字,擦掉后,还可以在窗户上随便乱画,直到把整个窗户画完了,但过一会儿窗户又变得雾蒙蒙的了,又可以接着乱写乱画。这都是我小时候常做的事情,我觉得很好玩,很开心。

到外面去,呼一口热气,眼前都有气雾。穿着厚棉袄、棉裤、棉鞋、围着围巾、带着手套,可不到半小时,就会觉得手冻得木了,脚冻得麻了,脸冻得生疼,鼻子会发酸,眼睛会流泪,眼睫毛这时都会被冻成冰疙瘩。于是赶紧跑回屋里烤火取暖,不一会儿就会感觉到手痒脚痒,不停地揉搓,那滋味很难受。

有一次兄妹几人和小朋友们出去滑爬犁子,在外面可能疯得太久了,我们的脚都冻麻了,我们使劲地跺脚取暖都不行,耳朵都快冻掉了,眼睫毛、眉毛和露在外面的脑门头发都变白了,回到家里,被父母一顿臭骂。那一年哥哥和我都长了冻疮,手上、脚上、耳朵上都是冻疮,痒疼得难受,母亲就不停地给我们抹药膏,边抹边警告我们不要再出去疯玩了。

小孩子哪能关得住,哥哥往外跑,我就跟着,直到有一次哥哥的耳朵底下真的裂开了好长的口子,感觉揪一下真能掉呢,我吓坏了,兄妹俩再不敢在三九四九的天气里出去了。那时的三九四九天气,冻死老狗,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后来上学要走路去学校,冬天里就只有走走跑跑去学校,每次到学校都是气喘吁吁,全身冻僵,真的太冷了。

‬工作时的记忆

我刚刚工作时的学校是全团最远的一个连队,离家自然就很远。那时也没有公交车,上班的工具就是一脚蹬的半旧自行车。那段距离大概有七八公里,主要是冬天最难走,一是有可能滑倒要摔跤,二是中途我不停地要下车,活动我的脚指头和我的手指头。一路上,我要下来四五次,我不停地将冻僵的手指从手套里拿出来,用嘴巴呼出的热气暖一暖,手指互相搓一搓,同时在原地我要不停地跺脚,活动一下早已经被冻木的脚指头,直到十几分钟后,我的手脚都有感觉了,接着我又开始骑车前进。就这样走走停停,到了学校,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永远难忘。

后来我调到了团部子校,离家只有两公里,就觉得冬天比较好熬了,觉得冬天没那么冷了,每次坚持一下就到学校办公室了。又过了几年,我就调到了伊宁市最好的中学,不过离家还是远,还是要骑自行车去上班。唯一的好处就是冬天不用踏雪骑车子了,因为那时见雪有令,全民扫雪,道路都清扫干净了,柏油路上不会有雪,所以不用担心会滑倒了。

当然除非没打扫干净的地方,还是会结冰的。尤其是大雪之后没扫干净的地方结冰了往往就会被摔倒。那时有人摔断胳膊摔断腿都很正常。我的一位女同学早上起来去上班,刚走上街道就被滑倒,右胳膊摔断了,整整半年打着石膏,都无法洗头洗澡洗衣服。我在学校大楼的门口,掀开重重的棉被门帘,脚下一滑,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整个腰部受伤。原来门口不知被谁倒了水,结成冰了,门帘挡着看不见,我就这样摔倒了,休息了半个月才慢慢好转。所以在北方的冬天,一定要注意不要摔倒了。

‬现在的记忆

现在北方的冬天还是要比南方冷。北风吹着还是让人觉得干冷,但是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寒冷了,唯一要注意的还是防滑。

我母亲在前三年滑倒摔断了腿骨,躺了整整半年才能行动。从此以后,我在冬天就要不断地叮嘱父母小心走路,或者少出门,以免再摔倒。

有些老人爱占小便宜,大清早去听什么课,可以给几个鸡蛋,结果好些老人都趋之若鹜。其中有一个老太太由于走路不慎,滑倒摔断了腿,光上医院治疗就花了三万,把她的儿子儿媳都气坏了,说三万要买多少鸡蛋呀!干么非要去占这个小便宜,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老公特别爱骑自行车,他说南方好就好在冬天没雪,可以骑车到处跑。在北方的冬天,他就不敢恣意妄为。

北方的冬天可以踏雪寻梅,可以雪中赏赏风月,可以打雪仗、滑雪橇,溜溜冰,堆雪人。但就是不能滑倒摔坏。一旦摔倒,不是骨折,就是手腿受伤,有的后果很严重。

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去滑雪场滑雪,我是害怕,就没有参加这次活动。但是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历史老师在滑雪中不慎摔出去,翻了跟头,把左腿摔断,整整一年不能上班,她不停地上访求助、打官司,说是安全隐患问题。总之,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学校也资助她,帮她打官司,后来总算赢了官司,得到了一定的赔偿,这才算告结这件事。

北方的冬天很美,纯净的天空,洁白的世界,会让你感到心旷神怡,但是行走一定要小心哟!

(备注:小时候没有照相机和手机,所以都没有照片,我提供的只是现在冬天的个别照片)

我太有体验了。记得可能1971的冬天,当时我还在枣庄一中上初中,一场大雪扬扬洒洒下了一天一夜,早上起来一看,院子里的兑窝子(石头的,用来捣碎粮食的)都看不见影了。

由于天气特别冷,大雪一连半个多月都没化。屋檐上的冰挂有1米多长,我们都掰下来一根,和小伙伴打着玩。

我父亲当时在公社的搬运队拉平车,挣运输费养家糊口。可由于大雪封路,十多天没活干,在家急得发疯。

这天邻居杨三叔来找,他在城西10余里地的王庄供销社上班,因为下雪,该运的一车点心没人敢送,问我父亲干不?他当然满口答应。

父亲带我装好车,他架着辕,我用根绳子在前面拽着,就出城了。

出城一看,白茫茫一片,隐隐地能看出道路的痕迹。可全是冰雪,我一连摔了几个跟头,最后父亲说:你过来扶着车把,这样不会再摔倒了。……

十余里的路上没见一车一人,只有狂风和雪,我们爷俩几乎是滑着雪赶到了王庄供销社。

待返回家,因为身里热,外面冷,棉袄棉裤都冻得硬梆梆的。

你想想到底有多冷?

那时候的天气冷是可想而知的。东北地广人稀,雪又大,贫穷限制了保暖被装,居住条件差,饮食条件更不好,肚子里没有多少油水,脂肪也薄,挨不住寒冷的侵入,现如今,各样的保暖衣裤,居住的条件大大改观,吃的东西谁意选择,丰衣足食,体质能量不断增加,人也多了,呵口气都是热的,可见空间里的热度?

那时候冬天确实很冷,零星的记忆如下:

1.冬天河里结的冰很厚,河面上能过人。记得学校到家的路边上有一个渔塘,到了放学之后,冰面全是放学的学生。那时候学校条件差,学生上学时自带板凳,放学时再带回来,每天如此。这时一般把木凳子反过来放在冰面,凳面朝下,四个凳腿朝上。一个孩子跨坐在上面,双脚也放在凳子上,双手攥住两只凳腿,另一个孩子则在后面握住另两只凳腿推着往前跑。玩着玩着就不冷了。那时候孩子多,生活苦。现在想想,哪家家长敢这样放养孩子啊。[大笑][大笑][大笑]

2.那时候基本上都住茅草房,冬天屋檐下全挂的冰柱子,我们叫做叮当子。用东西把它敲下来,比谁敲下来的长度更长。

3.那时候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冻疮,手上、耳朵上居多,也有不少脚上也生冻疮的。

4.冬天常常用灶膛里没燃尽的木材梗子之类的挖到瓦罐里烘手取暖。有时把蚕豆埋在里面炸,“啪”的一声,就可以扒出来吃了,香的狠。

能想到的就这几点了,欢迎大家补充。[呲牙][呲牙][呲牙]

我家在黄淮地区的一个县城,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平时过河有渡船。

1966年冬天,河水全冻成冰了,我们小朋友,从冰上走过河,去看批斗“走资派”,路上比平时人还多。

几十年来,这是我记得唯一一次家乡的河水全冻成冰块。

题主你好,我是六0后,家在鲁中平原的泰山脚下,你的提问我来告诉你答案。要说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有多冷,那的确是比现在要冷的多,不但是温度比现在低很多,关键的问题是,那个时候,家家都没有取暖的设备,所以,一到冬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穿的那个棉袄和棉裤,那是特别的厚,穿在身上,走起路来,就象是狗熊笨猪一般,没有一点美感,没办法,不这样,冬天是难熬过去的,非冻掉层皮不可。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也不知怎么搞的,即漫长又寒冷。特别是刮西北风的日子和下雪的天,那风一刮就是好几天,而且特别的刺骨;那雪一下就简直不知道停,只下的地上的雪,被大风一吹一旋,在地面上形成小山,老人和孩子,这个时候,基本上都不怎么出门了,只有劳动的大人和上学的儿童,为了生产和上学,不得一才迈出家门,身上都是捂的严严实实,棉袄、棉裤、棉鞋、棉帽子,都要用上,大人干活和儿童上学读书写字,都会戴上棉手套,都是妈妈用破布、棉花手工做的。

那个时候的冬天,儿童上学是上午九点多才到校,一至上到下午点多才放学回家,下午就不回校了。主要就是天冷,教室内没有取暖的工具。学校里有一名校工,负责用劈柴烧水,下课后,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缸子去取水,就是用这种方式取暖。那时,尽管天冷,但仍然挡不住儿童们玩耍的欲望,村里的几处水湾,老早就结了老厚的冰,那儿就是大孩、小孩玩乐的天堂,大人们也不管不问,基夲上是本家里的孩子,大的照顾小的,至玩到天黑不见人影。

那时的冬天,一到傍晚,街面上就基本上见不到人影了。由于天短天冷,许多家庭都是吃两顿饭,晚饭总是谁饿就随便吃些,大概也就六七点钟,就都上坑钻讲被窝。只是晚上有串门的街坊或父母们要做活时,才用火盆子点上柴玉米芯燃烧取暖,有时,玉米芯也舍不得,就抱一个玉米秸,点上点烧火取暖。那个时侯的房子,大多都是土坯墙的草房,墙体厚且又低矮,所以,相比现在的宽畅的亮房保暖的多,但那时的气温,由于是经常的刮北风和下雪,屋内还是显得冷的受不了,大人们还能忍受,孩子们也只能是早早地上坑钻被窝了。

要说那时候天有多冷,就说一个现实的例子。那时的庄里,一个生产队也就一口吃水井,七八米深,是集体负责安装上的轳辘,每天下午天黑前,是社员们集中打水的时间,需要挨号来,打回家倒在屋内的个大水缸内,供第二天生活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水桶,需要两个人用木棍子抬着,有个别的是用扁担挑的两个桶,第一个桶和第二个桶是有先后顺序的,等到第二个桶提上井口后,另一只桶己经和地面上的水冻住了,无奈,大家也只好使用一只桶抬。等到第二天起床做早饭时,屋内水缸里还是要结层一指厚的冰,母亲便用小锤子慢慢地敲砸开一个窟窿,取水做饭。

尽管那时天寒地冻,仍阻挡不住孩子们玩耍的脚步。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由于那时下午不上课,学校的教育重视程度也很差,不追求升学率,不追求分数,不追求教学质量,家庭作业是没有的,孩子们只有在街上结伴玩耍,打石头踢毽子,划冰藏猫猫等,天天如此,整个冬天下来,脸蛋、手面、耳朵等暴露在外的肌肉,大部分人到了来年开春,都生了疮,春暖时特痒特难受,父母们便借助晚上的时间,去掏麻雀窝,用麻雀的颅脑擦涂受伤的患处,听老人们说,这样,冻疮会好的快,而且不留疤。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句民间彦语,就是对那个时侯天气寒冷最形象的比喻,而冰层有多厚,足以承受好多大人孩孑在里面游戏。而现在的三九四九的天,有时侯扔块石头就砸透了,没那么结实,也没那么厚了。原因就是现在的整个地球的气候在变暖,就连南极的好多冰川都不见了踪迹,海洋的平面每年都在升高。现在,每年天气预报的最低温度,已经好多年没有突破零下15℃了,而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到了三九四九,都会在零下20℃以下,乃至30℃,能不冷吗?

2021年原民办老师待遇怎么样

关于解决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国家出台过相关政策,都是指导性政策,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各地区按照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出了处理。有的每年教龄每个月补贴2元,有的稍高。

到了现在,当时制定的补贴标准肯定不能同现在的物价相比,造成民办教师这个弱势群体现在生活没有着落、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退休保障。

他们曾经在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积极努力地工作,收入低于公办教师,他们任劳任怨,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培养除了无数人才。时止今日,被遗忘的民办教师养老政策没有得到完善,能否有任为民办教师奔走、呼吁,还在希望之中。

在牛年到来之际,向老前辈送去新年的祝福,身体健康,生活过得去。期盼2021年会落实国家级民办教师政策,让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呼吁全国统一标准,彻底解决原民办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

原民办代课老师也是人民教师,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在国家教育亟待振兴,教学条件极差,教师极度匮乏,适龄儿童嗷嗷待教的情况下,应国家召唤走上讲台担起了农村义务教育扫盲的重担。从此在那大山深处,丛林之间,穷岭僻壤之中,高山半腰之处,羊肠小道旁,八弯九拐湾,小河溪流边,不管是三五户,还是三五家,都有原民代教师身影,处处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这些民办代课教师们或在简陋的教室里,或在光暗的窑洞里,或在朝阳僻风处,或在大树阴凉下,孜孜不倦地教着学生们。从那后大山里丛林间飞出了金凤凰,高山半腰娃,八弯九拐孩,走进了大学门。

他们为国家教育普九扫盲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改革这些为教育付出了青春的原民办代课教师无奈的离开了讲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六七八十岁,又无奈的等着肦着解决他们的遗留问题。2021年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希望中央能制定统一文件,全国统筹彻底解决原民办代课老师的遗留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

先说河南民办教师的待遇吧。按照原民办教师在公立学校任教的教龄,每一年教龄补助标准是10元,并且不论男女,都是60岁后开始领取。

按照国家退休年龄规定,男60岁女55岁的话,在领取养老补助方面,男女标准都一样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广东民师补助标准是,教龄在10年到19年的每月养老补助700元,湛江情况是,一年教龄100元,两年的是150元,3年的是200元,也就是教龄每增加一年多50元。

开始领取时间就是男60岁,女55岁,与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相符。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补助情况更是到位。他们积极响应2012年国家关于民办代课老师的补助政策,政府给予他们养老补助,让曾经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年华的老民师们,能够享受政府补贴,安度晚年。

由于民师任教那些年代,国家还没有给在岗人员办理社保,所以,政府也不亏待曾经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老民师们,为了保证他们的老年生活保障,给予了一次性补交社保的机会。

根据教龄,国家给予相应社保补助。这项规定真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民师的养老问题,让民师养老有了保障。

这就是目前的民师待遇情况,全国各地,差别很大,同样是民师,享受的待遇不一样。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统一标准,能够合理的解决老民办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

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国家的社保补助,老有所养。不能在子女面前落下笑柄,在岗几十年,老了没有尊严,还要拖累子女养老。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17连涨政策已经落地,民办代课老师的教龄补贴会增长吗?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政策,解决民办代课老师的社保问题。

我最有发言权:

2021年原民办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按照有关政策一部分原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享受当年应聘教师待遇。

第二,一部分原民办教师进行了辞退,再辞退过程中根据服务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根据工作5年以内(含5年),5年以上10年以内(含10年),10年以上,分三个层级进行补偿。我们这里规定每年补偿5600元,也就是工作年限乘以5600元,就是最终的补偿金额,最高的教师补偿金额拿到了小八万余钱💰。

第三,一部分原民办教师通过与私立学校协商或者与保安公司,实现了再就业,有的与保安公司协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重新回到原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等辅助性工作,工资待遇根据保安公司的规定进行发放,实际上人事权属于保安公司,学校只考核这些人的出勤率以及工作业绩,向保安公司反馈,有根据他们的服务质量,有权要求更换人员。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地区原民办教师最终归宿。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