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榜,山东高考状元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有何感想-济阳高中毕业证样本图书大全

访客32024-04-16 20:07:34

热榜,山东高考状元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有何感想

张来玉,男,山东济阳县人,1981年2月21日出生。本人身高181厘米,1999年山东济阳县理科高考状元,并于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家重点大学985高校南京大学某专业录取。2000年4月19日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无故失踪。

热榜,山东高考状元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有何感想-济阳高中毕业证样本图书大全

这是妥妥的学霸光环,高考状元,958的学历,这要放在普通人身上,都值得炫耀好一阵子,不过后来他失踪了。

1999年,菅庆英时年18岁的儿子张来玉,以山东省济阳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大学材料科学系录取。不到一年,2000年4月20日,菅庆英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称,儿子于一天前的上午突然走失,遍寻学校及周边地区,均没有线索。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失踪了,家里人有多么痛心,这将让这个家庭怎么去面对,17年来,他的母亲家人都不曾放弃过寻找他的步伐。

菅庆英(张来玉的母亲)已经退休,年事已高的她,回忆起儿子,满满的都是骄傲。

关于张来玉失踪的原因,网上传闻颇多,最多的是来自早恋。

他的母亲说张来玉很内向,可是事实上与他相处的同学都说他极其活跃。

教育与沟通是一门学问,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

张来玉,是1999年山东济南市济阳区高考状元。当年这样的分数完全可以考上北京的大学,但他屈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南京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张来玉突然失踪,从此20年杳无音讯,父母望眼欲穿,至今不知儿子是否还在世上。

为什么失踪?原来在高三时张来玉开始谈恋爱,女孩当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而张来玉因志愿报的不合适而落榜,然后复习一年考到南京大学。在他失踪前,收到了那个女孩的分手信,于是离校出走再无消息。

显然与女孩的分手是导致其失踪的直接原因。

记得九十年代高考报志愿时,分数还未正式下来,凭着估分和报考指南报志愿,往往有较大的盲目性。所以张来玉父母为保险起见,接受前一年的教训,主张报考南京大学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考虑其学业的比重较大。而张来玉本人心里也不踏实,因为当了状元是报志愿以后才知道的,所以当时也未坚持报北京的学校,到后来才有些后悔。南京大学也是全国十大名校之一,考取南大也是非常光荣而有实力的,应该马上调整心态积极学习。但有一个问题,因为两地,心仪的女孩发生感情变故终使张来玉心理崩溃。

综上分析,张来玉的性格决定了其失踪的内因。性格内歉,不善与人沟通,没有畅开心扉给父母坚持自己的主张。在高中谈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因为以后的变数太大。张来玉把此事看得太重,当接到原女友的分手信后,缺乏对现实的认知和对人生的展望,没有男子汉应有的气度。再加上无人倾诉无友交流,只有不归而去了。

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报考问题上,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应由孩子决定。在此问题上其父母是有一定责任的。特别是应根据情况对孩子进行人生的开导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事实表明,当今学生太偏重于单纯的学习,经不起风浪的打击,在学校应积极开设心理学及咨询这门课,使学生遇事能强化对心理辅导的依附,避免走上极端之路。

这名失踪的高考状元是张来玉,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

1999年高考,张来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济阳区理科第一名,以他的成绩和高考分数完全可以上北京大学,这也是他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在父母的干预下,他不得不屈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南京大学材料科学系,并被录取。但是来到南京大学的张来玉并不开心,整天郁郁寡欢,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太好。
2000年初,大一下学期刚开学不久,张来玉的父母就接到了来自学校的电话,说张来玉失踪了。张来玉的父母
连忙从济南赶到南京,但是在学校和父母一起多日寻找后,依旧没有找到,张来玉的父母和学校只好报警,时至今日张来玉依旧生死不明,也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张来玉在高中时候喜欢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在1998年高考时候考取了一个北京的大学,而报考北京大学失败的张来玉选择了复读。第二年,张来玉考取了济阳区第一名,分数完全可以去北京大学,但是他的父母知道后为了他的学习,生生的劝阻他放弃了报考北大的念头,让他去了南京大学。

根据他大学宿舍舍友反映,张来玉失踪前收到了来自北京的那个女孩的分手信,一向沉默寡言的张来玉在那几天里更加沉默了。然后突然有一天在下课后就再也没有回去宿舍,张来玉就这么失踪了。一个当年南京大学的高材生,就这么被父母逼迫分手,最终走向了极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澎湃新闻原文的标题是“消失的人|高考状元、南大学生失踪廿载,近七旬父母心力交瘁”。

看了完整的新闻报道,无论是初恋女友提分手还是父母怕没把握让他报名南京大学,这两个原因都是事后的推论。

所以到底是不是“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还真不敢如此肯定。

2000到现在近20年了,除非找到当事人,真正的原因恐怕无从得知了。

但看了新闻感触还是蛮大的:

首先就是可怜两位老人。

20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寻找,被人骗、欠人情……

两位老人为找他们的这个独子耗去了大部分精力,心也破得千疮百孔。

老妈妈说,她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希望和老伴好好地度过晚年生活。

话可以这么说,但心里终究过不过得去只有她自己知道。

从新闻报道来看,两位老人其实和大部分老一辈的父母一样,只要孩子学习好,只要孩子没惹事,并不会深究孩子在想什么。

“因为孩子从小就比较优秀,我们没有什么压力,不过沟通也比较少,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并不了解。”菅庆英(失踪者的妈妈)这样回忆。

所谓的“屈从父母意愿”,其实在那个年代来说也挺常见的。

那个时候高考是先估分,报志愿后才出成绩。

尤其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父母、老师都会提意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希望尽量能上好一点的大学。

他就是这样,为了保险起见,父母和老师同他商量后报了南京大学,却没想到他是当年济阳区的理科状元。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报名过于保守没能上心仪的大学,也有走好运上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学校。

无论怎么样,谁都没有走上他“玩失踪”的这条路。

其实这也暴露出了育儿过程中存在的最容易疏忽的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失踪的这个人的性格在父母和同学眼中是不一样的。

家长和同学眼中的张来玉是两种样子。

菅庆英认为,儿子是一个内向的人,学习很自觉,话也不多;

但是,在张来玉的多位同学眼中,他并不算内向,还是比较活泼的,同学间沟通很多,“玩得比较好”。

孩子在家中和学校表现出性格的两面性也不算太稀奇,但像他这么明显的差别,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由于不认识当事人,不妄加评论,仅说说孩子和父母无话说这种现象。

王小骞《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我觉得挺好。

她说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有很多扇门(她着重说了四扇门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本来这些门是全部向爸爸妈妈打开的,但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慢慢地孩子把一扇扇门都关上了。

家长就再也走不进孩子的心里了。

有的孩子先天气质中带有“心重、多心、敏感”,这样就容易钻牛角尖,容易走弯路。

所以作为父母,不一定能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但一定要保持通畅的沟通,让孩子有事愿意和我们商量,在我们面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讲育儿知识和经验,聊育儿大事和小情,荐育儿好物和好书,欢迎关注@彤宝妈妈爱彤宝 。

当孩子离开了,才发现只要孩子健康就好,不需要如何成功。当你拥有了孩子,还是一门心思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人生就像开弓箭,没有回头路,一旦错过,无法重新来过。

看到了一则高考状元失踪20年的新闻。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张立新的独子叫张来玉,出生于1981年。1999年夏天,张来玉经历了第二次高考,成为济阳区当年的理科状元,被南京大学材料科学系录取。2000年4月21日,张来玉失踪。20年间,父母奔波多地,没有任何线索。

如此优秀的孩子,为何突然失踪,至今是一个迷。不过,从一些小事情上,可以看出孩子并不快乐。

孩子身上的痛,父母不懂

我们梳理一下张来玉身上的痛:

1、学业是全家人关心的大事

谈起对张来玉的印象,父母说孩子从小比较优秀。爷爷在去世前,仍念念不忘要孙子考名牌。张来玉第一年考的成绩不错,但是没考上理想的大学选择复读。他第二次高考后,终于金榜题名。

2、孩子没有选择权

张来玉在高中谈过一个女朋友,这个女孩去了北京上大学。他在高考前也想报北京的大学,但是父母和老师为了保险起见让他报考南京大学。

3、和父母缺乏沟通
母亲说沟通比较少,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在孩子高考前,父母知道他在交朋后,没有表示支持,提醒他要注意学习。孩子和女友交往到什么程度,也只限于听同学说。

这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张来玉的家庭情况,也并非是一枝独秀,很多家庭都有存在同样的情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有之,现代父母的焦虑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很多低学历、中途辍学成功的例子,但是比尔盖茨毕竟是少数,更多成功人士基本都是高学历。李彦宏北大毕业、俞敏洪北大毕业、马云杭州师范大学毕业。

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功,当然会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业。“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是非常写实的一句话。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问题,和孩子产生强烈的亲子冲突。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长不大,不敢放手,想紧紧握在手心里。在《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女儿想考南京的大学,她却想让女儿留在身边,好对待她进行照顾。母亲的初衷是为了女儿好,将来有个照应,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是控制,极力想逃出母亲的魔掌。

父母以为给予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是最重要的,所以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疏于和孩子沟通。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非常广,接触信息量大,很容易和父母出现代沟问题,沟通不畅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父母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当无法解决沟通问题时,会选择逃避。与其沟通不愉快,还不如减少沟通相安无事。这样一来,沟通跟显得稀缺。

留给父母的除了惋惜,还有育儿目标的深思

现在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减反增,我们要对这些问题深深反思:

1、关于学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学业看成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我们必将受制于此,对孩子的要求会日益增多,当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大过他的承受能力时,他就会反抗。学习毕竟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的逼迫,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是反作用。

归根结底,我们所关心的是孩子将来能否在这个社会立足。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360行行行出状元,并不一定拘泥于高考的独木桥。

如果从小发现孩子的特长,培养个性化的能力,让他以自己的兴趣为方向,提高学习的内驱力,等孩子长大以后,我们将不必总是为孩子的学业纠结。

2、关于孩子的选择权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中说,父母必须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孩子有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让孩子带着自由的心灵去探索未知世界。

父母一边嫌弃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一边又在替孩子做出各种决定,不允许孩子有自主选择机会。

父母所做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源于不想承认孩子已经长大,粗暴干涉了孩子的自由。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到吃饭穿衣,达到升学谈恋爱。

孩子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独立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鼓掌,而不是让孩子委曲求全的听命于父母。孩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还是松开握在手中的风筝线,让他自由翱翔吧!

3、关于孩子的心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除了学业,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似乎离了学习二字,就无话可谈,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关心他的学习,而不关心他本人。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不会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因为他知道,他的求助只会招来父母的一句话“好好学习,不要胡思乱想!”

人都有七情六欲,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也有各种情感,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如果我们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何至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结语

孩子其实也很不容易,我们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关心他的生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是走极端。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在《中国寻亲》公益网站上,至今有这么一条寻亲信息,因为失踪者身份特殊,备受关注!

他叫张来玉,出生于1981年,身高181cm,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高考理科状元,大学报考了南京大学,但是入学第一年就失踪了。

张来玉是家里的独生子,母亲退休前在纪委工作,父亲也在机关工作,家庭条件优越,令人羡慕。

更令人羡慕的则是张来玉的成绩,根据张来玉母亲的回忆,他从小就很听话,做事认真,性格略显内向,但与同学交往很好。他从小就热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

到了高中,张来玉保持一贯的学习作风和领先优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一举拿下济阳县理科高考状元在,最后被南京大学录取。

这样的成绩在别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张来玉并不满意,因为他的目标是北京大学,而不是南京大学!

张来玉想上北京大学,除了仰慕北京大学的名声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初恋在北京。高三时,张来玉认识了一个女生,女孩当年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而张来玉并没有被北京的高校录取,所以他选择了复读。

在第二次高考前,张来玉和母亲商量,要考北京的大学,父母才知道他“谈朋友”了,但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为了保险起见,父母和老师一起劝他报考南京大学,张来玉妥协了,而这个妥协,很可能成为他后来失踪的导火索。张来玉失踪后,有一位同学告诉他母亲,张来玉失踪前曾经收到那个女孩的分手信。

我们并不能确定张来玉失踪的具体原因,但是从他母亲的回忆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教育确实存在问题,而且犯了一个多数中国家庭都会犯的错误。

一、父母爱孩子,却不会和孩子沟通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张来玉的母亲和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沟通,孩子性格内向,父母没有有效的沟通,即便是沟通,也仅限于学习方面,所以当孩子失踪了,父母能掌握的信息都很少。

而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都在犯这些错误,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这是为什么?听听孩子怎么说吧:

有什么可说的?跟他们说他们也不懂。——小勇,男,初二

嗨,不用张嘴,我也知道他们想跟我说什么?翻来覆去就那点儿东西,从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十二年了,整天就惦记教育我好好学习。我特别讨厌他们故意装作很有耐心的样子,说话总要绕好大一个弯,最后还是要绕到学习啦,将来啦,如今大学生也不好找工作这些话上,真烦! ——小晓,女,高三

没什么理由,就是不想跟他们说。难道我就不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小明,男,高一

我不可以跟他们说很多事,因为那里面有很多我朋友的秘密。这些秘密是不可以跟除了几个好朋友之外的任何人说的。有一次我不小心跟我妈说了有男生喜欢小丽,结果,她再来我家,妈妈对她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应该背叛朋友。——小蕊,女,初一

我喜欢和爸爸说话,不喜欢和妈妈说话。妈妈总是说奶奶的坏话,我喜欢奶奶。 ——莎莎,女,小学二年级

.……

上面的这些原因,是不是很多父母都在犯的错误呢?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关注孩子的内心,这样的交流,是不是很功利呢?

二、父母爱孩子,却不懂得适时放手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因为他们总是觉着孩子长不大,总是担心孩子犯错,所以他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帮孩子去“摆平”任何问题,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翅膀已经被父母剪断”,又怎么会按照父母的意愿“飞起来”?

父母的担心有他的道理,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理解,这是对孩子信心的极大打击,当父母无法帮他们“摆平”事情时,问题就出现了。

90后学霸,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用脚踹母亲,怒吼道:“我现在所有的结果都是你造成的!你只让我学习,不让我交朋友。”

被大家一致认为是神童的魏永康,13岁考入名校,17岁考上中科院,却在20岁因生活无法自理被退学。

48岁“啃老海归”宅家7年,82岁老母亲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状告儿子。儿子却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老母亲,怪母亲事事为他包办,造成了自己对母亲的依赖。

母亲看到儿子这样也很后悔,说道,“我教育出错了,样样包办,他从小事事现成的,依赖惯了”

这是父母的包办,最后造成了孩子的“没出息”。

三、父母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

中国的父母,是真的爱孩子,但是这种爱,还真不一定是“真爱”,我们父母的爱,爱的沉重,甚至让孩子“窒息”。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思想被人接受,比如龙应台对孩子“有选择的能力”的一段话,再比如“静待花开”的一段话,都在网络上流传。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将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三个方面:关心、理解、责任,这个被广泛接受。

但是,我们却做得不好。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只是物质上的关心,缺少精神的关心,结果成了“溺爱”。

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只是站在我们角度的理解,而不是站在孩子角度的理解,结果成了“控制”。

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只是愿意接受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普通甚至平庸的孩子,结果成了“自私”。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延续,总是希望能通过孩子来弥补生命的遗憾。

正如龙应台所说,父母子女的缘分,注定了今生今世渐行渐远,你成长的过程,就是远离父母的过程,而且,离得越来越远,直到天人永隔。

对孩子放手,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人,才不辜负这场父母子女的缘分。

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为何关羽最终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关羽的“汉寿亭侯”可不是曹操封的,是时任司空的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由汉献帝封的。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汉寿亭侯,东汉的爵位沿袭西汉及秦朝的二十等爵位制,但增加了等 级,爵位最高的依次是王、公、侯,其中王和公是用来封皇子,普通人封不上,当然曹操是个例外。

侯爵位已经是第二十级爵位,侯又分为列侯和关内侯,列侯大于关内侯,列侯有封地,而且可以世袭,关内侯没有,列侯根据食邑大小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羽就是封在汉寿这个的亭侯,并且有封地,封地有一亭或数亭。

关羽的爵位是第二十级列侯爵位中的亭侯,而且这个爵位跟官职没有关联,只有有功劳之人才能受封列侯。

关羽这个爵位有多牛,常例说明:200年前后,当时的刘备阵营,刘备的官职是左将军领豫州刺史,爵位是宜城亭侯,与关羽地位一样,而且刘备阵营只有刘备与关羽有爵位,其它人都没有。再看曹操阵营,曹操本人官职司空,位列三公,但爵位是费亭侯,跟关羽处于同等地位,曹操手下于禁官职是裨将军,爵位是益寿亭侯,也和关羽同等地位。张辽官职中郞将,爵位关内侯,低于关羽的汉寿亭侯。徐晃官职裨将军,爵位都亭侯,和关羽同等地位。

虽说当时关羽在曹操阵营官职是个偏将军,是将军职位中最小的,但爵位已经和曹操处于同等地位,而且是大汉皇帝汉献帝封的,如此荣耀,关羽当然自豪。

关羽在公元200年就受封汉寿亭侯,19年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当时刘备阵营得到汉献帝封爵位的只有三个人,刘备、马超、关羽,而张飞的爵位是刘备封的,理论上刘备没有资格封张飞爵位,即使封了,也不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含金量高,因此关羽一直保留汉寿亭侯的爵位,直到219年去世。

正因为关羽如此看中大汉皇帝封的汉寿亭侯,因此不在意刘备的加封,一直以汉寿亭侯的爵位自居,而且关羽一生忠勇,这也从侧面说明关羽忠于汉室。

关羽没办法改啊。

汉寿+亭侯,是东汉正统皇帝汉献帝授予的正式爵位,这是所有蜀汉大臣将军中与马超一样得到汉帝封爵的。

东汉封爵享有封地的只两个等级。王与列侯之外的封爵,比如关内侯都是虚的。

一是不分级的王,东汉所有王爵都是有明确封地的国王。比如陈留王。

二就是列侯。

列侯又分为县侯(诸葛亮的武乡侯与张飞的西乡侯是县侯,不是乡侯)、乡侯、亭侯。所以关羽被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封的是——汉寿亭的亭侯。

因为当时只有东汉,没有其他国号,所以读为汉+寿亭侯的人就可以去休息了。

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的时候,退回左将军与宜城亭侯印。但此时他还不是皇帝,没有封侯的权力,所以关羽到死都是前将军(刘备用汉中王封的职务)+汉寿亭侯。

221年刘备登基当皇帝之后不好改,只能继续关羽这个爵位,实封关羽在葭萌县,享有县侯的待遇。

近日有网友提问:经过曹操的举荐,关羽获封“汉寿亭侯”。按说曹刘两家本是对手,关羽为什么千里走单骑离开曹操后,仍以汉寿亭侯自居?这似乎有点不合常理。

1、刘备的五虎上将都是什么爵位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刘备的五虎上将都是什么爵位。关羽,汉寿亭侯,死后追封“壮缪侯”;张飞,先封新亭侯,后封西乡侯;马超,先封都亭侯,后封阨乡侯;黄忠,封关内侯,死后追封“刚侯”;赵云,封永昌亭侯;死后追封“顺平侯”。

需要说明的是:刘备的五虎上将都是从亭侯开始起步的;张飞、马超在蜀汉立国后提升一级为乡侯;黄忠至死只是关内侯,赵云至死只是个亭侯,他们二人死后追封的只是谥号爵位,没有实质意义;关羽、马超的亭侯均是东汉朝廷册封的。

2、关羽的亭侯爵位其实不低

按照汉制,军中侯爵以小到大依次为: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在汉朝,通过军功获封其实非常难,飞将军李广终其一生没有封侯,其子李敢霍去病出战,出生入死获封关内侯;曹操的祖父曹腾,则是汉桓帝时获封的费亭侯。

关内侯、亭侯的门槛相对较低,而乡侯、县侯若非皇帝格外赏识或建有奇功,是非常难以获得的。因此关羽获得的亭侯,爵位其实不低。而且和张飞、赵云、黄忠不一样,这些人的爵位是由刘备蜀汉政权册封的,关羽的爵位是在朝廷皇帝那里“备案”的。

关羽千里走单骑离开曹操后,仍以汉寿亭侯自居,其实与蜀汉政权的立国之本一脉相承的,即忠汉、忠君,用的是汉朝皇帝的册封。虽然有曹操的举荐,但授爵的是汉朝皇帝,跟曹操并没有关系。

3、关羽为何被追封“壮缪侯”

关羽死后被追封“壮缪侯”。关于“缪”的读音,自古就引发了很多争议,并直接影响到这个谥号是丑谥、恶谥还是好谥的判断。

持正面看法的人认为,“缪”与“穆”音同甚至就是同一个字,而“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推行道德而主持正义叫“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外叫“穆”。

持反面看法的认为,“缪”虽为多音字,但均不读“穆”字音,正确读音为miù,而名与实爽曰缪,就是名与实不相符叫“缪”。

根据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有大功,死后安葬时周王朝制定了谥号法则。这个法则被后朝后代所沿袭,其中对于“穆”、“缪”均有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关羽的“壮缪侯”称呼,真实反映了刘备和蜀汉文官武将对关羽的评价。其实,直到明朝之前并没有人认为不妥。

但明清两代,关羽被推崇备至直至神化,按照国人的习惯,既然“武圣”都是“圣人”了,就应该没有任何缺点,应该是完人,因此对于“缪”字的解读开始推陈出新,并推翻了前人的说法。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